大中小学体育协同育人基地(淄博)
为贯彻落实山东省教学基地建设要求,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,更好的培养师资队伍,推进体育特色建设,实现提升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和实践应用能力的目标,确保协同育人基地建设落实到位,特制定此方案。
一、指导思想
贯彻落实国家、省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,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,发挥学校体育特色优势,在协同育人基地中引导学生了解体育,热爱体育,树立正确的体育锻炼意识,推动体育特色文化建设,实现办学模式和育人方式的多元化、个性化发展。
二、协同育人基地建设主要目标
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,牢固确立“从体育强校向体育名校迈进,从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”的发展方向,以体育运动为引擎,校内和校外双轮驱动,带动校际体育的蓬勃发展,通过“育体——育德——育智”的三者结合,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标。
协同育人基地建设要体现先进理念和有效实践结合的原则,坚持育德为先、德行并举、多元融和的育人模式,提高协同育人基地的科学性、实效性;坚持育德、育智、育体相结合,形成开放、创新、互动的教学创新载体;体现先行先为与分享共享结合,体现行政推动和学校主动结合,构筑协同育人基地新高地。
三、搭建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平台
1.成立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工作管理小组
组长:宋杰;副组长:刘涛、高奎亭;秘书长:卢海龙;秘书:淄博市各区县体育教研员。
负责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做出决策和部署,制定工作目标、工作规划和工作管理制度,在经费投入、政策支持、制度建设、师资培训、等方面提供保障,对实施过程加强指导与监控。
负责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的全面实施;组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体育育人环境;组织开发丰富而有特色的课程资源;指导协同育人基地建设的教学和教研活动,解决其中的突出问题;分工负责专题研究工作,对协同育人基地建设实施工作实施测评、分析、鉴定和总结、推广研究成果。
2.建设协同育人基地网站
网站由以下版块构成:基地信息、课程改革、专家讲坛、教学研究、课外体育、资源共享、体育育人、教改竞赛信息、学科图片、他山之石、教学问题等版块。专人定期维护。
3.创设研究性学习平台
建立高校体育教师、中小学体育教师、体育专业大学生可共同参与的“循环式协同育人”平台,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开展活动,形成大中小学体育教学共生体,融合体育教学、体育教研、课外体育活动、体育问题案例解析、教育实习等,采用“协同教研”“双向互聘”“定期督评”等方式,系统构建大中小学体育一体化育人机制。
⑴打造特色的协同育人基地文化体系
把基地建设成集课堂协同育人、课外活动协同育人、体育竞赛协同育人、教材协同育人等全方位育人基地。协同开发体育校本课程,组织大中小学体育竞赛活动,开展教学问题研究活动,形成全员性协同育人的特色体育文化活动。
⑵开展循环式协同教学
创设“师师协同、师生协同、生生协同”的交流互动平台,建立相互间的关联运动,形成体育协同教学。